倪通“仪”尺度标准河伯说“那么我以天地为大而以毫末为
(11)倪:通“仪”,尺度,标准。
河伯说:“那么我以天地为大而以毫末为小,这样可以吗?”
北海若说:“不可以。那物体,器量各不相同,千差万别,没有穷尽;时间的流逝也永无止境;贵贱贫富等等一切得与失的分际根本上就没有定准;一切都是变化不定的,没有所谓的开始,也没有所谓的终结。所以有大智慧的人能够观察到事物的远近,因而小的不以为小,大的不以为大,这是因为知道物量无穷的道理。验证和察明古今变化无穷的情况,所以对于流逝的遥远的过去并不感到郁闷,对于俯拾可得的未来并不心存企望,这是因为懂得时间的流逝永远不会停止的道理。明察自然万物盈亏的变化,所以得到什么并不欣然自喜,失掉什么并不忧愁烦恼,这是因为知道得与失是没有定准的道理。明白了生死不过是人生旅行中的一条平坦大路,所以生存时不特别欣喜,死亡时不以为祸害,这是因为懂得终始没有固定不变的道理。计算一下人所知道的事情,远不如人所不知道的事情多;计算一下人的生存时间,远比不上他没有生命时的时间长;想用极少的知识和极短的生命去追究无限发展变化的世界,因此只能导致心思迷乱而茫然若失。由此看来,又怎么知道用毫末就足以判定最小的尺度,又怎么知道用天地就足以穷尽最大的领域呢!”
河伯曰:“世之议者皆曰:‘至精无形(1),至大不可围(2)。’是信情乎(3)?”
北海若曰:“夫自细视大者不尽,自大视细者不明。夫精,小之微也;垺(4),大之殷也(5)。故异便(6),此势之有也。夫精粗者,期于有形者也(7);无形者,数之所不能分也(8);不可围者,数之所不能穷也。可以言论者,物之粗也;可以意致者(9),物之精也;言之所不能论,意之所不能察致者,不期精粗焉(10)。是故大人之行(11),不出乎害人,不多仁恩(12);动不为利(13),不贱门隶;贷财弗争,不多辞让;事焉不借人(14),不多食乎力(15),不贱贪污;行殊乎俗,不多辟异(16);为在从众,不贱佞谄;世之爵禄不足以为劝(17),戮耻不足以为辱(18);知是非之不可为分,细大之不可为倪(19)。闻曰:‘道人不闻,至德不得,大人无己(20)。’约分之至也(21)。”
(1)精:细小。
(2)围:范围。
(3)信情:实情。
(4)垺(fú):大,宏大。
- 李陵从此去荆卿不复还故人形影灭音书两俱绝遥看塞北云悬想关山雪[图]
- 善知识《法华文句》中载“闻名为知见形为识是人益我菩提之道名善[图]
- 司马季主论卜[图]
- 太一指天“通于天道”《文子·自然篇》作“通合于天”玄默清静无[图]
- 《长恨歌》主意则诗题明标但歌“长恨”全诗一百二十句约分前后二[图]
- ⑩玉册帝王祭祀告天的册书以金绳连编玉简为之在玉简上刻字填金《[图]
- 理甚玄妙指说出的话幽深微妙玄妙《老子》“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图]
-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图]
- 诗人所写的诗若与自己的经验有吻合之处就会觉得格外亲切抗日战争[图]
- 这里上句说的“聪明”是小聪明自以为得势便洋洋自得屈居人下时为[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