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陵从此去荆卿不复还故人形影灭音书两俱绝遥看塞北云悬想关山雪
李陵从此去,荆卿不复还。
故人形影灭,音书两俱绝。
遥看塞北云,悬想关山雪。
游子河梁上,应将苏武别。
“悲歌”句:与下文“荆卿”句用荆轲典。荆轲入秦刺秦王,燕太子丹等于易水上为之饯行,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燕水:指燕地的易水。“弭节”句:与下文“李陵”句用李陵典。天汉二年(前99年),李陵出征匈奴,因寡不敌众,援兵不至,兵败投降,从此不归。弭节:按节徐行,语出屈原《离骚》“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阳关:位于今甘肃敦煌西南。
悬想:猜想。关山:边关山口,指江南故国与北国往来的必经之地。
河梁:桥梁。苏武别:苏武出使匈奴,被长期扣留,李陵曾去看望苏武并劝其归降匈奴,结果被苏武的坚贞所感动。苏武回到汉朝前夕,李陵曾为其饯行。后有人伪作“苏李诗”,附会为二人离别前夕相互赠答时作。
原诗一组共二十七首,此为其一。全诗借咏史表达出使北方被羁留后对故乡的思念和无法返回的哀痛。梁元帝承圣三年(554年),诗人奉命出使西魏,抵达长安不久,西魏攻克江陵,随后陈朝继起。庾信羁留长安,仕西魏、北周二朝,贰臣的阴影一直笼罩在他的心头,驱之不散。他时刻怀恋故国,可故国已被陈取代,不复存在,漂泊的感觉始终萦绕在他的内心,不便明言。这就是此诗的创作背景。诗的前四句吟咏历史事件,荆轲西入咸阳,一去不返。李陵西征匈奴,也是一去不返。随后两句承上启下。“故人形影灭”是总结前述的历史:荆轲、李陵等人,都已身形俱灭,消失在茫茫的历史之中,却留给后人不尽的是是非非的评说。后人又将如何评说自己呢?这正是诗人内心的焦虑所在。“音书两俱绝”引出诗人现实中的困境:与亲友音讯阻隔。最后四句则抒发现实情感。眼前塞北的云让他联想到关山上的雪,返乡的重重关山已被隔断,他注定只能做一个游子。想到羁留匈奴无法返汉的李陵,李陵与苏武诀别时的沉痛心情大概正如我现在的复杂心情吧!咏史虽涉及荆轲、李陵二人,但重点在李陵,诗人的特殊遭际使他对李陵的命运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借这一典故准确地传达出了自己复杂的心绪。
别陆子云 王褒
解缆出南浦,征棹且凌晨。
还看分手处,惟余送别人。
中流摇盖影,边江落骑尘。
平湖开曙日,细柳发新春。
沧波不可望,行云聊共因。
缆:系船用的绳索。南面的水边,常用以指分别之地。征棹:远行的船。棹:船桨。且:尚。
- 李陵从此去荆卿不复还故人形影灭音书两俱绝遥看塞北云悬想关山雪[图]
- 善知识《法华文句》中载“闻名为知见形为识是人益我菩提之道名善[图]
- 司马季主论卜[图]
- 太一指天“通于天道”《文子·自然篇》作“通合于天”玄默清静无[图]
- 《长恨歌》主意则诗题明标但歌“长恨”全诗一百二十句约分前后二[图]
- ⑩玉册帝王祭祀告天的册书以金绳连编玉简为之在玉简上刻字填金《[图]
- 理甚玄妙指说出的话幽深微妙玄妙《老子》“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图]
-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图]
- 诗人所写的诗若与自己的经验有吻合之处就会觉得格外亲切抗日战争[图]
- 这里上句说的“聪明”是小聪明自以为得势便洋洋自得屈居人下时为[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