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圣人的学习是想用来使人的性情返回到开初的淳朴状态使心灵在
因此圣人的学习,是想用来使人的性情返回到开初的淳朴状态,使心灵在无情无欲的境界中游弋。通达知命的人的学习,想要用来在空旷的环境中通达性命,而在寂静中得到觉醒。至于像世俗之人的学习,就不是这样:他们抛去人的道德和天性,内心使五脏愁苦,外部使耳朵、眼睛劳困,开始永无休止的追求毫芒之利,奔走鼓动仁义礼乐,并在天下散播推行智巧和诈伪,来求得在世上昭显得到好的名声,这种行为是我所感到羞愧而不干的事。因此与其
因此圣人的学习,是想用来使人的性情返回到开初的淳朴状态,使心灵在无情无欲的境界中游弋。通达知命的人的学习,想要用来在空旷的环境中通达性命,而在寂静中得到觉醒。至于像世俗之人的学习,就不是这样:他们抛去人的道德和天性,内心使五脏愁苦,外部使耳朵、眼睛劳困,开始永无休止的追求毫芒之利,奔走鼓动仁义礼乐,并在天下散播推行智巧和诈伪,来求得在世上昭显得到好的名声,这种行为是我所感到羞愧而不干的事。因此与其这样占有天下,倒不如抛弃了它;与其舍弃了它,倒不如逍遥于万物的变化之中,而和有、无的境界相联系。因此整个社会赞美他也不更加努力,整个社会非难他也不感到沮丧。在生和死的环境中泰然处之,而通达荣宠耻辱变化之理。即使有烈火、洪水漫延于天下,自己的精神也不会在心意中有任何损害。如果像这样的话,看待天下之间的万事万物,就像飞过的羽毛和浮动的小草,谁肯忙乱地把外物作为一回事呢?
水之性真清,而土汩之;人性安静,而嗜欲乱之。夫人之所受于天者,耳目之于声色也,口鼻之于芳臭也,肌肤之于寒燠,其情一也。或通于神明,或不免于痴狂者,何也?其所为制者异也。是故神者智之渊也,渊清则智明也;智者心之府也,智公则心平矣。人莫鉴于流沫,而鉴于止水者,以其静也;莫窥于生铁,而窥于明镜者,以睹其易也。夫唯易且静,形物之性也。由此观之,用也必假之于弗用也。是故虚室生白,吉祥止也。
“水之性”四句:本自《吕览·本生》。
“口鼻”句:《文子·九守》作“鼻口之于芳臭也”。
燠(yù):温暖。
痴:傻。
渊清则智明:《文子·九守》作“神清则智明”。
“人莫”二句:见于《庄子·德充符》。鉴,镜子。沫,泥中的泡沫。《文子·九守》作“潦”。
睹:《太平御览·服用部》十九引无“睹”字。易:平。
延伸阅读:
- 机械设计制造就业前景如何?[图]
- 置业顾问岗位职责是什么?[图]
- 八级伤残赔偿明细和评定标准[图]
- 如何拒绝offer,可以分这几步来做[图]
- 红豆杉的效果和作用红豆杉的药用价值[图]
- 剖腹产术后早进食[图]
- “逆反心理”的疏导例说[图]
- 跟着做,减少运动伤害[图]
- 健康献血小常识[图]
- 内衣不是天天换 小心染病[图]